数智夜话第4期——"终极清洁能源之争:氢能?可控核聚变?"线上直播于7日晚8时在“数字时氪”视频号在线直播。
本次直播邀请到了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苏亮、跃为资本副总裁李云鹏、36氪作者、分析师Ben和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作为嘉宾参与互动交流。更多交流信息可以前往36氪未来直播间(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直播间)观看。
以下为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的核心观点节选:
氢能市场的热度到了,国家的政策陆陆续续也会到,参与的“玩家”肯定会越来越多,从小的初创型企业,到各个央企,包括能源的企业也都在进入市场,产业的竞争肯定会加剧,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我觉得这是有好处的。氢能需要跟其他各种类型的能源形成整体竞争关系,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参与者在整个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去进行良性的竞争,相信可以加速整个氢能社会方向的到来。
针对燃料电池车的推广,我个人是觉得是有机会去突破的。我相信在整个新能源的推广当中,适合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场景还是非常多的,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需要依靠补贴来支撑,这一点可能从2022年来讲不一定特别的明显,但是我相信到2024、2025年会比较常见,到那个时候市场可能会有超出预期的表现。
乘用车领域我觉得是氢能未来很好的方向,因为乘用车在整个汽车销量当中占了绝大部分。我个人的看法是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应用,可能不主要取决于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本身,还要看能源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导致路线不同,结果也不同。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关注的不仅是车的成本,还有使用是否便利,包括价格高低,那这就并非是燃料电池这个产业能够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欢迎氢气作为能源的一个角色作为补充,整个制备才能把规模扩大起来,网络才能足够便利,我们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够去讨论所谓乘用车使用燃料电池的可行性以及占比多少。我相信在成本相同的基础上,如果氢能的价格能够控制好,加油站更多变成加氢网络,而不是充电桩网络的话,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还是跟锂电有机会做实质性的竞争。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主机厂对于燃料电池的关注点分短期跟中长期,角度不太一样,因为短期国家是通过示范城市的方式在推广燃料电池,从大部分的地区来讲可能并不是以这个主机厂的导向为主,那么大家更多关心的是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培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是需要燃料电池的零部件跟系统企业跟整车厂一道去做市场推广的。这可能跟原来锂电不太一样,因为我相信锂电在这个阶段是车厂的主导权会更高一些,但毕竟燃料电池只是整车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所以最终来讲,我觉得车厂还是会关心性价比以及可靠性的问题高于单纯价格因素。
从长期来讲,我觉得可能从主机厂来说还会取决于自我定位。我相信会有很多的主机厂不会单纯满足于做从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去采购系统的角色,起码会涉及到燃料电池系统的一些开发工作。那么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更关注一些核心零部件本身的性能价格,包括持续研发能力的考量可能也就是燃料电池企业跟主机厂在合作当中可能会经常碰到的一些诉求。而到底用什么样的一个模式跟主机厂合作,走多远的路,我觉得也是一个考量的因素。